书记、主任,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是张吾凡。
很荣幸今天能够在这里作为发言人来和大家分享这段抗疫支援志愿服务的经历。在此之前,我想在这里对于书记、主任和系里所有关心关怀我的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
从4月8号出发那天到回来的这些时间,很强烈的感受到来自系里的关切问候,尤其是书记在我在香河的日子里基本上每一天都会关心我,关心我的身体情况、关注我的精神状态好不好,真的可以说是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主任当时身在学院之外,也在远程关注我的情况,关心我,告诉我首要是照顾好自己、保重好身体;不在校内岗位的日子,我们学工办两位老师也默默承担了好多属于我的工作,尤其是思颖姐帮我代课、跑毕业生手续,思颖姐的风格永远是做行动上的巨人,做我坚实的后盾,我印象特别深,书记和思颖姐曾经安抚我说学院工作这块不用我担心,一切都会帮我安排好,我就负责安心打好抗疫保卫战。还有各位老师的关心问候,出发当天在去的路上,楠楠老师嘱咐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做好个人防护,以及魏老师、宗老师和各位老师的暖心问候;还有曲鹏老师,在预征香河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预备队,组建第二梯队的时候,义无反顾的报名,想要让我在危险的前线撤离出来他来顶上。所有这些来自我们系的情谊,我觉得真的是让我特别感动,真的是感谢高健书记、感谢李若冰主任,感谢各位老师,感谢来自机电工程系的这份珍贵的情谊。
所以也是你们给了我精神后盾,让我能一直坚守在一线,和所有的战“疫”志愿者同志们并肩作战,最终取得了此次疫情防控任务的圆满完成,也让我有勇气来站到这里,带着胜利和大家见面。
书记之前和我说要找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这段时间的经历,之前想了好久要说些什么?通篇的站位如何?要表达发扬什么精神?也是苦思冥想,费了一番脑筋,我感觉谈经历、谈感受,这其间的种种太过曲折复杂,一时也没有头绪。直到我回到系里,见到了熟悉的各位,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切感,让我觉得那个在外漂泊的自己,回家了,那今天关起门来面对的都是家里人,所以我也知道今天的主题是什么?既然是家里人,那么今天就是和大家汇报,在这段时光里,我的一些心事。那我呢,在这儿就简单的,以我的第一视角来和大家分享我的经历。
时间回溯到4月8号,在周五的下午六点,在收到紧急招募志愿者的消息之后,经与书记电联,从书记处得知,我也是可以打破条件壁垒,去申请参加志愿报名,做志愿服务。然后再连线中决定申请报名,奔赴一线。随后我紧急从办公室回宿舍收拾好个人物品,在孙院长的动员后马上驱车前往香河的防疫点报到。
4月8日晚九点,刚进入隔离区一线的我们八名同志来不及安排住宿和用餐,就投入战斗。没有太多顾及自己的人身安危,没有迟疑地在简单分工后穿上防护衣就抓紧奔赴了战场。当时每层房间数量多,但入住的少,具体哪个房间住着被隔离的人员也没标记,每层一百多个房间,大家只能挨个去敲门,来确定是否有人,只送餐一项工作就需要走三圈才完成,当时只有特别简易的小推车,手里的分发完了,继续去电梯间再取,再去分发,周而复始,已经数不清在带着沉重的推车,我们在每一层转了几圈,此时层层“盔甲”的我们,眼前早已蒸汽笼罩,已经分不清是眼前的模糊还是楼层的昏暗,到底是视线被遮掩了,那我们当时就是用数步数的方式来确认抵达房间敲门,当时我记得是9个步数,9步一敲门,一户一餐,可以说在当时五官的功能运用我们发挥到了极致,从眼睛转移到了耳朵。
我记得当时四月的天气还是稍显冰凉的,酒店房间内的温度呢,更是低的让人没有办法适从。面对一包包的包裹,每包50条应急被的重量稍显得我力不从心。高强度的体力工作,让身穿严丝合缝的防护服的我,身体热度也再攀高峰,呼吸困难,高频次的呼吸产生的哈气也再一次弥漫了眼罩和面罩,让视物变得困难,还有工具的困窘,精准配发生活物资这项工作相对复杂,枕头、褥子、被子、枕巾等每个物资都在压缩袋里,每一层都有绑绳,我们身边又没有剪刀之类的工具。没办法,我们只能用一点点拉扯的方法去解封绑带,用十足十的耐性去和它对抗,浑身上下早已经被汗浸透,不及细想,我们一鼓作气坚持着把最后一批的枕头送到每一层每一个房间里边,确认了每一个隔离人员都有了生活用品。此时打开手机已经是凌晨01:57,从晚上的08:20,算了一下时间,我们当时已经是连续作业了五个半小时。
由于时间紧迫,我们都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就紧急投入下一个工作了,但当时在长时间高强度作业的我,也没有感到一丝饥饿感,当时我觉得挺好玩的,还自己开玩笑说,可能饥饿感也是有的,它也曾奋起反抗过,可惜无奈当时被身处焦虑,一心给隔离人员送温暖送补给的我给忽视掉,也就偃旗息鼓不再闹腾了(其实现在想想我的心态一直是挺好的)。
那一刻,我也是真正的切身体会到了白衣战士的艰辛。当时我的耳边,跟家里人我不说虚话,我是在耳朵回荡着一句话,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交付到我们手里,我们就是建设中华的点点星火。
在那一刻,我是觉得我有质的蜕变的。从昂首挺胸地喊着申请去奔赴一线,那股精神上向上的斗志转变到到此时此刻能够弯下腰去去静心凝气屏神的去做这种神圣的工作,去真正体会这种肩负的神圣的使命。我觉得在此刻,我成长了。
后来临时中止休息,我们又是在分发紧急物资、餐食后下发的新紧急任务,彼时需要立刻把其中一楼层收拾出五十个房间,除了清理卫生外还要把物资都配发齐全,来接待新一批隔离人员。我的伙伴们回到清洁区的时候,也是我暂时的休息的时候。那会儿想来,还是占了这个年轻人体魄的这个优势,刚才还特别虚脱,连动都动不了。可是有了这20来分钟的休息,体力倒是也回来了,起身活络了筋骨。在凌晨四点钟的时候,我们又投入到了新一轮的任务中。这一投入,就是不停歇的16天,燕京勇士也在那段时间里变身身穿白衣盔甲的战士冲锋陷阵。
整个支援任务艰巨又神圣,辛苦又危险,我们一直谨记学院党委的指示精神,履职尽责,团结协作,展现燕京形象,团结一心,不畏艰难,抗击疫情,加强政治引领,统一思想,保持了队伍的高度凝聚力和战斗力,肩负责任使命,勇赴一线,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和战斗堡垒作用,终于不负学院党委重托,圆满完成了本次支援任务,平安凯旋。
回望一个月前那个出发的晚上,那个喊出要报名的自己,其实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在非党员身份不符合申报条件的我,最终也可以和大家奔赴一线,为党和国家的需要,为了那些亟待安置的隔离人员挺身而出,和我们所有支援的战士共赴前线,建立了坚实的革命友谊。
在任务即将结束,我们将要分别的前夕,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列席见证了由廊坊教育局王全乐同志带领此次全体支援的党员同志一起重温入党誓词,声声入耳,震人心肺。在那一刻,我想我真正见识到了党员的光辉形象,升华认识了党员涵义,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逆险而行,助民于危难,给人民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