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反复以来,线上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老师们以鼠标代替粉笔传道授业,学生们以宿舍代替教室进行学习。机电工程系依据自身专业情况,采用“网上课堂+在线辅助”模式有力保障“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同时,为确保教学质量,做到线上线下实质等效,成立了以系副主任、教学秘书为成员的听评课小组。小组成员随机深入线上课堂听课,及时掌握了解各位老师线上教学情况,并于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时间进行点评,及时将反馈评价传递给教师,确保教师线上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开启后,机电工程系由于专业特点,实践类课程较多。老师们反复梳理在线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使出浑身解数,克服困难,对授课模式“花式升级”,使用“妙招”“活招”营造沉浸式课堂,保证线上教学顺利进行。
云端课堂多姿多彩,“听觉”“视觉”“动觉”充分调动
机电工程系李晓艳老师
李晓艳老师在讲授数控专业课的过程中,除了讲解数控技术的专业理论性的知识外,还会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计算机虚拟仿真软件展现一些只能在实训场地才能了解的加工过程,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将虚拟仿真运用在授课过程中,数控加工程序中那些抽象的知识点都变得具象化,书本上枯燥的数字和字母统统“活”了起来,甚至可以让学生们360度无死角地了解整个数控加工过程。
有的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会借助老师课堂上的软件将自己编写的程序加工成一个像模像样的“零件”,传到朋友圈里炫耀一番。
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驻校教师肖宜鹏
肖老师主要负责无人机专业学生的实训操作,平时上课带领学生们在操场进行无人机的飞行训练。疫情影响转到线上教学,学生们不能进行飞行实践对他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
肖老师在线上通过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对学生们进行飞行教学实践,完整再现了无人机飞行的操作过程及现象发生的实际效果,让同学们感受着一场“无中生有”的飞行教学。这种线上方式的实践教学同样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试飞不叫停,求知不掉线。”
线上教学反响良好,“专注”“沉浸”式课堂
机电工程系杨彩虹老师
PLC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其教学中的推演过程对学生来说特别重要,尤其对基础弱薄的同学和需求记笔记的学生更显重要。如果在线上只是单纯的使用PPT课件很难让学生理解,不仅影响了学生听课情绪,也使老师们的教学水平大打折扣。杨老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每次课上都带领学生们一起通过板书书写推理过程。这样不仅提升了线上教学效果,还增强了教学的实时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专注度和参与感,营造了沉浸式课堂氛围。教学实践中,同学们纷纷表示收获满满。
课后关心不断线,隔屏有爱有温暖
在屏幕后上完课的教师也并没有闲着,他们与学生在网上随时进行着各种互动。老师们通过授课软件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点评和指导,在微信中积极回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们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虽然学生们在宿舍中学习,但是也积极配合老师及时完成作业。有的以宿舍为单位,在宿舍长的带领下晚上一起边学习边和老师请教遇到不会的问题。机械设计基础的手工作业,没有工具,学生们就用小刀和一次性筷子一点点刮出来。老师和学生课后在线上的隔屏互动,提升了学生线上学习热情。
一次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了解到2020级无人机班某位学生没有上网课是由于手机损坏。彭婧作为2020级无人机班班主任,了解到这一情况,及时通过班长与该名学生通话,了解手机损坏情况,帮助学生解决了手机问题,让学生能够及时在线学习。
屏幕这边,老师认真讲解学习重点,屏幕那头同学们专心致志紧盯屏幕,生怕错过一个环节,师生紧密配合,热烈互动,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勠力同心者胜,同舟共济者赢。疫情也许改变了教育方式,但并未改变教育的温度。
(机电工程系 杨正供稿)
下一篇:机电工程系志愿者抗疫经历分享